一文读懂:高校老师如何快速出版自己的学术专著?
随着职称改革,论文发表和专著发表成为职称评定的硬性条件。对于学术专著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学术专著现已被列为职称评定的重要加分项之一,尤其是在职称改革后尤为突出。关于学术专著,大家都会有的一些疑问,小编已经整理好了,快来看看吧~
一、出书为什么这么难
第一:内因——国家出版政策的调整
图书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受国家控制和审查。一本书,出版社先报送选题到所在地的省级出版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再由省级部门统一报送总署,总署再统一核发书号和cip数据。
以前呢,书号不受限制,报多少只要符合出版要求就可以批多少,现在则是控制了数量。而且国家现在开始严控质量管,如果被新闻总署抽查到不合格的图书,该出版社的书号供应量会递减30%。
这个现象是从2017年10月份开始的,你是不是也有发现,自己的书号申请好像异常的慢?
以前只要出钱就能出书、花低价钱出书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能下号就已经谢天谢地,实在太难了!
据内部消息,2018年国家削减书号10万个,相当于在2017年约30万个书号的基础上削减了三分之一。现在书号再次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取得书号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书号枯竭、供价上涨,即便是高价购买,出版社也得先看书的质量,合格了才给出版,否则再多的钱也免谈。
第二:外因——纸张、印刷问题
近年,由于大气污染问题,国家环保部门加强了对造纸业等污染行业的直接干预。
每逢出现或即将出现大气污染问题,环保部门就要求造纸厂停产、减产,直接影响到纸张生产与产量,导致纸张价格大幅上涨。
2017年以来,每吨纸张价格较以往上涨2000-5000元不等,遇上纸张原材料供应淡季,有些纸张价格涨幅更高。
印刷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印刷过程对大气也有一定的污染,因此印刷厂也经常被环保部门要求停产、减产,这就导致了印刷周期大幅延长。以往7-10天能印刷完的图书,现在至少要30天左右才能印刷好,碰上特殊情况的,可能印刷时间要更长一些。
再一个原因,还是为了环保,印刷厂需要不断改进技术、加大环保材料的投入,所以印刷成本噌噌上涨,不少企业已经关停,剩下的不得不提高价格。
二、著、编著的区别
著、编著、编都是著作权法确认的创作行为,但独创性程度和创作结果不同。
著的独创性最高,产生的是绝对的原始作品;编的独创性最低,产生的是演绎作品;
编著则处于二者之间(编译类似于编著,但独创性略低于编著)。如果作者的作品不是基于任何已有作品产生的,作者的创作行为就可以视为著。
一部著成的作品中可以有适量的引文,但必须指明出处和原作者。如果作者的作品中的引文已构成对已有作品的实质性使用,或者包含对已有作品的汇集或改写成份,作者的创作行为应该视为编著。
编著就是书的内容不是由这个人写的,编著者只是把这些内容整理到一起而已,编著不一定就盗用版权了。
3、主编、副主编一样吗
主编和副主编是不一样的。
一本书的作者可以是1-3个人,而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只显示前三个作者的名字,超过3个以后作者被称为副主编,不论教材还是著作,副主编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都是不显示的。
此外,三个主编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第一主编的位置最好,第三主编的位置稍次,都是主编,加分评职是一样的作用。
关于主编和副主编在评职中的效能,每个单位的规定是有差别的,有的学校认定主编和副主编同样加分,有的学校就不太认可副主编,具体的还是要看自己单位的要求。
4、合著和独著
合著和独著的区别在于作者的数量不同。
独著就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著作,独著的作者有且只有一个。合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者合作出版的著作。
很显然,一个人完成的肯定要比多人合作的要加分高,即独著的加分要大于合著(的每一个作者)。
那么合著又是怎么加分呢?
部分单位是根据贡献率,也就是加分递减的情况,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但是,也有的单位是一视同仁的,在做决定之前,一定要先认真阅读单位的职称文件。
想要明年上半年出书的,一定要趁着年底给出版社报选题预定书号!
近来刊物整改,核心依旧难发,很多人转向了出书这条路。想要22年上半年出书,一定要趁着年底给出版社报选题抢书号。这已经是业内不成文的规定了。
出书的流程很繁复,往往一个犹豫就白白错失了大好的时机。现在11-12月是出版社报选题的阶段,现在报选题,书号铁定是明年上的。如果过了元旦再去申报选题,很可能已经到下半年才能出书了。
接下来听小编细细分析一下出书的流程:
一、申报选题。
策划编辑会根据热点、市场需求等一系列情况拿出几个方案进行选题论证,如果策划编辑们一致通过,则选题会被呈现到出版社总编那里。通过审核的选题将继续由策划编辑监督其计划落地的进度。
二、组稿审核。
策划编辑拿到选题,会跟作者联系要稿子,并将稿件交给责任编辑进行初审,之后策划编辑复审,最后会交给编审室进行终审。
三审主要是对稿子的整体质量、社会效益、语言风格、整体结构、文献数据、是否侵权等方面进行审核,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返回作者修改,甚至被毙掉。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政治错误,一般稿子就可以开始安排发稿、排版事宜。
三、下号审批。
三审之后是两步走流程,其一就是下号审批。
这一过程首先是责任编辑整理并向总编室递交CIP、书号申请材料,总编室根据材料向新闻出版总署申请CIP和书号。不要以为这个过程很简单,这里面曲曲折折、弯弯道道的特别复杂。(反正不用我们操心)总编室拿到书号之后就开始备案分配,到这一步,版权算是拿到手了,接下来,责任编辑又要出场了,他和美术编辑共同负责制作版权页。
四、排版校对。
三审之后的第二步操作是对书稿进行排版,这主要是美术编辑的任务。排版后书页雏形基本形成,校对员开始三校,这个过程中,校对员不止一个,大家都在默默校对,拼命纠错。三校之后的稿件一般不会出问题,这时加上版权页,一本书稿就完成了。
图书校对完,还应通读一遍,确保校对过程中的修改无遗漏、无错移、无串行。这一过程容错率在万分之一,一旦不合格,将再次退回去复审,再走一遍漫长的流程,对于杂志社和作者来说,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五、装帧设计。
这一步骤有点尴尬,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流程,而是在审稿的过程中反复修改提交。但是这一步主要是设计师来完成,同时也有责任编辑的参与。在美编排版的时候,设计师要先确定开本和设计版式。而送往责编通读的时候,设计师应该完成书籍的扉页设计和打样。放大这项工作,其实是这样子的:
六、印刷出片。
质检完成就到了印刷出书,可以说已经接近尾声了。这时候应该核查印刷文件,并出菲林片。菲林片出来之后,还应由责任编辑核对一下,避免出错。如果印刷采用的是CTP直接制版,则需要将印刷文件打印出来检查一遍,确保无误。
七、下厂印制。
这一步主要由印务部和印刷厂完成。印务部和纸厂沟通确认纸张调拨,印刷厂开始投入紧张的印制工作(拼版-校色-印制-干燥-折叠-检查-装订)。根据印刷工艺的不同,印刷时间有快有慢。单黑平装书较快,四色精装的最慢,加印刷工艺则更慢。
同时,印务部还会与策划编辑、设计师一起沟通,进行成本核算,最后报给发行部,发行部做渠道预认购,书籍就要开始面市了。
八、营销策划。
图书出版也离不开营销,我们经常见到的有签售会,还有当当的书香节等。营销策划可以保证图书的销售渠道畅通,打开市场。
到这一步,书才是真正到了读者手中,出书的整个流程也就结束了。别看小编说的很轻松,实际上可复杂了呢!
专著征集主编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实践》征2主编
《会计信息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策略探究》征3主编
《铁路站房工程建设与施工技术研究》征1主编
《医学临床康复与护理研究》征1主编
《现代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研究》征1主编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征2主编
《建筑材料与检测技术研究》征3主编
《财务管理模式与会计工作实践》征3主编
《现代英语阅读与写作研究》征3主编
《艺术设计与创意思维》征3主编
《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教学研究》征3主编
有意者可私聊:19829677139同微信夏老师
国家级社过选转让22年第一季度下号
《西方*艺术研究》
《新结构经济学背景下*i增长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薄互层低渗透**开发技术》
《现代建筑**与构造研究》
《农村医疗保障**研究》
《传统民间文化**与发展研究》
《市政路桥施工**与管理研究》
《民间艺术多元**与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高职教育管理的**与改革研究》
《中国钢琴音乐的**与作品分析》
有意者可私聊:19829677139同微信夏老师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