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入职,到了医院后却被告知不能当医生.....

  政策改革不容易,但谁都不想成为政策的“弃儿”!

  考了主治,却被安排到技师岗

555.jpg

  前几天,有医生留言求助:她研究生毕业,考了主治,准备跳槽到新医院。和医院把条件都谈好了,入职时却被告知没有规培证不能当医生,医院将她安排到了技师岗。

  现在的她很迷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不管是去规培,还是继续学历提升,对于她来说都很不友好,毕竟年龄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其实,这几年随着政策的变化,类似的经历并不特殊。就求助网友而言,她是比较幸运的,要再晚几年,没有规培证连主治都不能报考。

  就在年前,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

  在报考主治的条件中明确规定:具有硕士、本科学历或学位的,要取得规培证,从事相关的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即便是相关专业的博士毕业,也需要完成规培才能参加考试。

  《通知》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意味着无数满足报考条件的医生被拒之门外。让还没有规培证,也不是专家的医生们们陷入了很尴尬的局面。在政策的加持下,要想跳槽,很有可能连继续当医生的资格都没有!

  学术型硕、博或已成为过去式

  显然,随着规培制度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倾向于招聘已完成规培的医师。这意味着,学术型硕、博医生的时代或已成为过去。

  很多年前,只要手里有文章、科研能力强的医生,晋升就像开了褂,让一直在临床上苦苦挣扎的医生们羡慕不已。

  但会做科研,会写文章不代表就会看病!主任、副主任医师不会看病,手术做得惨不忍睹的事,也时有发生。

  政策改革实属不易,但我们不想成为“政策弃儿”

  就当前,从各地的政策来看,完成规培已是大势所趋。想要成为一名医生,完成规培考主治再往上晋升是最佳的方法!

  为何要大力施行规培政策?

  就拿华西医院为例,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在2000年建立了麻醉与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划培训制度和示范基地,要求全科教师都参与住培教学,也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学习制度,更是有坚持了20年的“病案讨论”,让业内人士“闻风丧胆”。

  看似在浪费时间的规培,却给麻醉界带来了质的提升,据相关统计:国内大约5%的青年麻醉医师都在华西接受过1-5年的临床培训,有40%的麻醉科主任在华西医院接受过培训。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反驳,并不是所有医院都是华西!但撇开主观想法,客观来看,只要能用好规培,其带来的能量是不容小觑的。

  这些年,规培一直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是制度不完善。没有过渡期的制度,直接变成了政策,从而出现了一系列弊端。给现阶段的硕、博的职业发展带了毁灭性的打击,也让被卡在规培上面,不能考主治的医生怨声载道,觉得在浪费时间。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能够理解改革的不易,但在改革推行、完善的过程中,谁都不想成为政策的弃儿。

  所有职业发展都很迅速,也有自己的黄金时期。在这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只要落下了一步,后面想要赶上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普通人来说,几年的时间并不长,但对于医生来说,这极可能就这样影响了他的一生。毕竟十几年的专业培训,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的现实压力也越来越大,能否坚持下来,还真不一定。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收起

取消
  • 首页
  • 电话
  • QQ
  • 服务中心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