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职称论文快速发表,最快可当天录用!

19829677139

首页 >> 教育期刊荟萃 >>默认分类 >> 《教师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详细内容

《教师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教师教育研究》期刊以全方位研究解决教师教育领域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宗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教师教育在改革创新的进程中始终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目前正在进行的疫情防控工作以及大规模的“停课不停学”活动,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以应对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教育研究》围绕教师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与热点问题,特面向广大学者诚征学术稿件,欢迎将相关专题的高质量创新研究成果惠赐本刊。

55567.jpg

  征稿主题

  1.结合“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以及发展趋势,研究如何完善我国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如何有效构建在线教师教育体系。

  2.研究如何建立基于在线教师教育体系的管理与评价制度。

  3.围绕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如何缩小区域教师教育差距,促进均衡发展。

  4.基于在线教师教育体系运行逻辑,研究如何建设优质资源平台,有效拓展多主体参与教师教育的方式与路径。

  5.在以弹性教学和主动学习为特征的新型教育形态中,研究如何创新教师教育形式,为教师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促进深度参与。

  6.研究如何建设教师教育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教育资源的全面共享,推进教师互动学习与专业发展。

  7.在“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进程中,反思教师素养的内涵,研究如何培养能应对未来教育挑战的高素质教师。

  8.研究如何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深化职前职后协同培养,以实现教师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9.研究疫情防控工作中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包括政策研究、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教师角色研究,师生心理研究、各国通过在线教育应对疫情的比较研究等。

  投稿须知

  1.稿件要求: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并执行学术论文写作要求,文稿一般不超过8000字。

  2.投稿方式:采取网上投稿的方式,投稿网址为http://gdsz.cbpt.cnki.net。

《教师教育研究》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英东楼655室

邮编:100875

投稿平台:http://gdsz.cbpt.cnki.net

查稿电话:010-58807942

55567.jpg

论教师共情

  傅淳华1,杜时忠2

  (1.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教师共情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性要素,其发生与人类遗传、主体意识、环境影响等因素紧密相连。而探究教师共情的本质,其根本上具有着道德属性。若要推进教师共情的培育,相关教育实践无疑有诸多不可为之处,包括无视教师的过度共情、忽视教师共情的重心等;教育也有诸多可为之处,包括积极推进教师共情内容的构建、教师共情实践的引导等。

  [关键词]教师;共情;道德;教师共情

  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惑”与“不惑”

  ——基于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视角

  童宏亮,吴云鹏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角色认知是身份认同的基础。新生代乡村教师开始或即将迈入“不惑之年”却遭遇角色认知的困惑,表征为行走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身陷乡村却心寄城市的“异乡人”以及疏远乡村社会生活的“旁观者”。帕特南的社会资本与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具有高度的逻辑契合和深度的内在关联,是促进身份认同的重要资源。其中,互惠规范是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制度保障,社会信任是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心理基础,关系网络是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社会桥梁。基于此,建立“普遍互惠”规范、提升“单薄信任”水平以及拓宽“横向关系”网络,进而建构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不惑”的制度保障之路、内生动力之路以及现实效用之路。

  [关键词]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帕特南;社会资本

  新生代乡村教师适应性教学专长的

  式微及其消解路径

  肖庆华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摘要]适应性教学专长是乡村教师从事乡村教育必备的专业素养,但新生代乡村教师在全科教学、小班化教学、留守儿童教育及乡土文化方面却存在着适应性教学专长的式微。要改变新生代乡村教师适应性教学专长式微的状况,就要加大适应性教学专长的职前培养力度,加大适应性教学专长的考核力度,加强适应性教学专长的职后培训力度,以及加强适应性教学专长的实践反思。

  [关键词]新生代乡村教师;适应性教学专长;式微;消解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价值、结构及培养路径

  曹二磊1,张立昌2

  (1.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是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为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独特对象、独特文化背景和独特目标实现的特殊性要求所具备的除一般素养外的素养。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亦是其从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所需要的内在禀赋与外在行为的融合。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对于促进乡村少年儿童成长及发展、教师专业提升与知识资本养成、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及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为适应民族地区文化多元及教育需求多样等特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之特殊素养需要树立“本土化”培养立场,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构建本土课程体系目标、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丰富本土课程资源、拓展课程本土实践形式、开展本土教育情怀实践体验活动。

  [关键词]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特殊素养;培养路径

  教师情境学习:潜藏于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学习力量

  李爱霞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北京100043)

  [摘要]教师情境学习是教师在工作情境中的一种社会文化实践学习,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参与过程中,与所处社会、文化环境持续互动,观察与学习他人教学行为,判断与解决实践问题,协调自身与环境关系,与同事、专家、材料等进行互动,不断改进教学实践,从而适应学校文化、建构专业身份并不断获得实践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情境学习具有情境性、实践性、身体性、社会性、文化性等特征。教师情境学习有助于促进教师协调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促进教师身份建构与教学效能感提高,并促进学校文化传递与组织整体能力提升。

  [关键词]教师;情境学习;内涵;策略

  我国教师工资及其位序的时空特征:1988-2018

  陈富,郝鹏翔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本文采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89-2019)的有关数据对1988-2018年间我国教师工资的空间分布、相对位序和演变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就我国教师工资的总体水平来看,在三十年间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其绝对数量增长了51倍,年均增长率达14%;就我国教师工资在不同省份和地区的均衡分配程度来看,整体上呈现出从绝对均衡向相对均衡的发展趋势;就我国教师工资收入在全部国民经济行业中的相对位置来看,呈现出频繁变动的趋势和先下降后逐渐回升的趋势;就我国教师群体内部工资差距来看,呈现出不同教育阶段教师工资间的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考虑到教师在培养社会劳动力中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更加重视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群体的工资水平和其他待遇,特别是要重视提高初等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收入。

  [关键词]教师地位;教师工资;教育公平;时空特征

  循证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评价标准构建研究

  于开莲1,宋鹏雁2,张慧3,曹磊4

  (1.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2.北京城市学院,北京101399;

  3.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4;

  4.长沙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摘要]本研究依据我国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基于循证评估的理念,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较为科学严谨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内容涵盖师德与理念、保教知识与能力、育人能力、自我发展能力4个一级维度,以及态度行为、师德规范、专业理念、教育情怀、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育活动、激励评价、班级管理、综合育人、交流合作、反思发展12个二级维度,共计38个题项。经检验,教育实习评价标准信效度较高、权重分配合理,可用于教育实习效果评价。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循证评估;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标准

  怎样的评价可以促进教师潜心育人:

  来自中小学教师专业表现的实证证据

  刘伟1,李琼1,2

  (1.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2.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西宁810016)

  [摘要]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影响教师潜心育人的专业表现及学生全面发展。为考察问责式和发展性两种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表现的不同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我国中西部2354名县镇及乡村中小学教师,构建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教师所感知的教师评价方式、对评价的态度、教师的专业学习及专业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问责式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表现影响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通过教师对评价反馈的态度和专业学习,显著负向影响教师专业表现;发展性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表现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皆为显著正向影响。这提示不同教师评价对教师潜心育人专业表现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在制定和改革教师评价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

  [关键词]教师评价;教师学习;教师专业表现;潜心育人

  交流轮岗教师的工作参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三种轮岗路径的考察

  张佳1,叶菊艳2,王健慧3

  (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2.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3.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摘要]本研究以全国范围5238位教师及其中的909位轮岗教师为样本,考察向下流动、向上流动、同级流动三种轮岗路径的教师在流入校的工作参与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三类教师在参与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工作上表现较好,在参与学校发展工作上表现相对较弱。其中,向下流动教师在工作参与各维度表现最好,同级流动教师表现最差。轮岗意愿是影响三类教师在流入校工作参与的最大因素,轮岗教师的人事管理等轮岗实施因素也对其在流入校工作参与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交流轮岗政策;交流轮岗教师;工作参与;影响因素

  义务教育教师工作资源对教师胜任力的影响

  ——工作重塑的中介作用

  李虎林1,唐宽晓2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2.临沂李公河小学,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为了探究义务教育教师工作资源对教师胜任力的影响以及工作重塑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85名义务教育教师进行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义务教育教师的工作资源、工作重塑与胜任力处于中等上下水平,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教师的工作资源、工作重塑与胜任力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工作资源的下属维度工作自主、领导支持和同事支持正向影响教师胜任力。同时,工作重塑在工作资源与教师胜任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根据上述结果,建议从保障教师的工作自主、为教师自下而上的工作重塑留有空间、增进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支持、引导教师之间相互支持等方面提高教师的胜任力。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师;工作资源;教师胜任力;工作重塑

  新时代理科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内涵解析

  叶剑强1,米帅帅2,毕华林3

  (1.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2.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3.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是理科教师胜任理科教育教学工作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师德品格特质与科学思维。本研究基于理科教师胜任力的操作性定义,构建了理科教师胜任力的理论模型,包括教学实践能力、育人能力、教师专业伦理、科学观念与思维4项核心要素。依据该模型对国内外理科教师专业标准等7份文本材料进行编码,分析各构成要素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结果显示教学实践能力在文本材料中出现的频次最高。基于30位德尔菲专家调查数据的模糊性收敛分析,结果表明各构成要素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对专家共同体展开的层次分析调查显示,育人能力的权重在4项核心要素中居于首位,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模型符合新时代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关键词]理科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模糊德尔菲

  学校支持服务体系对乡村青年教师教学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刘胜男1,郭嘉欣1,赵新亮2

  (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200062;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1)

  [摘要]完善学校支持服务体系,激发乡村青年教师创新活力,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学校支持服务体系对乡村青年教师教学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丰富的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营造开放包容的学校氛围有助于激发教师韧性,促进其教学创新。物质奖励对教师韧性的激励作用不显著,使用不当反而容易挫伤乡村青年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研究结果为优化乡村青年教师长效激励机制以激发其教学创新,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青年教师;学校支持服务体系;教学创新;教师韧性

  教育实践满意度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心理资本和心理契约的链式中介模型

  任永灿1,郭元凯2

  (1.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100011;

  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摘要]教育实践是师范生职前—职后的重要衔接期,师范生对自身教育实践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其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及认同。本文采用问卷法,以864名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探讨教育实践满意度对师范生认同感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结果发现:教育实践满意度正向影响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心理资本、心理契约分别在教育实践满意度与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心理契约也在二者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分别在教育实践满意度与职业认同感、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感、心理契约与职业认同感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关键词]教育实践满意度;职业认同感;心理资本;心理契约

  教师情感表演规则的类型学考察

  ——基于国家教育政策的扎根理论研究

  王吉康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本研究从类型学视角,采用扎根理论从教育政策中归纳出教师情感表演规则的类型学体系。通过探索性分析得到如下形式理论:情感表演规则分为内隐性和外显性规则两大类;内隐性规则又分为情感修养规则、情感素质规则、情感认知规则、情感调节规则、情感体验规则,外显性规则分为情感行为规则和情感形象规则;根据类型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建构了“冰山模型”。对教师情感表演规则类型的探究有助于为全面优化教师情感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教师;情感表演规则;类型学;扎根理论

  幼儿园教师在“去小学化”政策执行中的困境感知与策略选择

  许倩倩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治理是当前我国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描述并分析了21位一线教师对“去小学化”政策执行的困境感知及应对策略。研究发现,尽管多数教师认同“去小学化”政策的意义,但他们在政策执行中面临政策概念与目标模糊、执行方式单一、政策成效微弱等困境。面对政策执行中的不确定性,幼儿教师采用了三种策略弥合政策要求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包括忠实型实践、权变型实践和避险型实践。提升去“小学化”政策执行的成效,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执行和评价环节。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去小学化;政策执行

  中国共产党教师观的百年演进、核心意蕴及主要特色

  张猛猛,徐雄伟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将教师视为脑力劳动者、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以及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不同的角色定位折射出党在不同时期对教师地位、作用和职业要求的认识,其核心内容包括:将教师视为劳动者以教书育人服务于人民;将教师视为创造者以培育人才创造新价值;将教师视为引导者以高尚师德引领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教师观立意深远、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是对领导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不断总结、反思、提炼与升华。

  [关键词]教师观;变迁;中国共产党

  世界一流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特征及启示

  张军1,刘建银2

  (1.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2.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党和国家提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而事实上这类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为此,本文对世界一流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水平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提供借鉴。研究发现,世界一流大学参与教师教育表现出历史经验的丰富性、教育目标的卓越性、教育研究的突破性、人才培养的特色性、参与范围的全球性等特征。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该结合基础教育转型、教师教育与教育学科发展需求以及大学自身发展实际,积极参与教师教育。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大学化

  多方协作:美国乡村教师培训的经验与启示

  孔令帅,王楠楠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上海200234)

  [摘要]为了解决乡村教师的发展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协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联邦政府通过制定教育法案,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宏观支持,并组织实施了多种项目和计划。州政府根据乡村地区教育实际,采用多样形式推行教师培训计划。高校深度介入乡村教师培训,解决关键问题,促进乡村教师的长远发展。社会组织为乡村教师培训提供了外部支持,减轻了乡村教师的发展压力。美国乡村教师培训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美国;乡村教师;教师培训;启示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8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51期刊论文网

陕西省西安市航天产业基地航天大道288号

【免责声明】:51期刊论文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 电话直呼

    • 19829677139
    • 夏老师 :
  • 学术职称发表咨询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蓝坛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