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职称论文快速发表,最快可当天录用!

19829677139

首页 >> 学术热点 >>特别关注 >> 31岁博士徐梦桃圆梦冬奥夺得金牌!她的论文研究的竟然是这个
详细内容

31岁博士徐梦桃圆梦冬奥夺得金牌!她的论文研究的竟然是这个

  2月14日,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迎来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两轮比赛过后,四度征战冬奥的北京体育大学2019级博士徐梦桃以108.61分获得冠军,在主场成功圆梦,取得中国体育代表团北京冬奥会第五枚金牌!

  四天前的空中技巧混合团体决赛,代表中国队首位出场的徐梦桃表现堪称完美,随即在队友遗憾失误后,她又第一时间给予拥抱,用甜美的笑容化解阴霾,留给全世界一个感人画面。而在颁发银牌的仪式上,徐梦桃还是忍不住流下泪水。

  作为本届冬奥会学历最高的运动员,徐梦桃的第四次冬奥之旅只有一个目标、一个坚持十余载的梦想。这份梦想的重量自然无法称量,其长度却有目共睹——四届奥运会,16年,对于从事任何项目的绝大多数运动员而言,几乎都是职业生涯的全部。最直观的举例:在决赛赛场,徐梦桃足足比同场竞技的俄罗斯奥委会运动员年长了15岁。

  在夺冠后,北京体育大学也第一时间为徐梦桃博士送上了祝福。

  徐梦桃博士的论文也在“研究自己”

5555.jpg

  《体育与科学》公众号在赛后刊登了徐梦桃博士的论文:《徐梦桃运动行为志研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训练实践叙事——徐梦桃与程志理的训练学对话录》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是北京冬奥会中国运动员有希望夺金的项目,徐梦桃的个人技术已经是国际水准了,代表着这个项目发展的技术状态。

  这次运动行为志实践的对话,在运动行为切身感的技术叙事中,呈现技术表达的真实感。

  本文的主要学术成果是:

  1、体操训练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训练的迁移效应,运动技术的家族相似性特征,在训练效果中形成"技术树";

  2、技术训练及其切身感,具体体现于身体空间感的获得,空中手臂伸缩的转动惯量.

  3、技术训练中内容安排的时序性与训练手段创新,从体操技术发展分析空中技巧技术的演进;

  4、专项体能与技术范式的身体认知问题,蹦极是一种针对性的专项体能训练,感受各块肌肉,各个点在空中动作的灵敏性,综合风身体感的把握与适应,"以难带易"技术训练的意义.

  而上一个让我们记忆犹新的发论文研究自己的,还是苏炳添图片。

  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98秒的成绩获得第六名。作为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他再次创造了历史。作为暨南大学副教授的苏炳添也曾发表过“研究自己”的论文:《优秀短跑运动员苏炳添的技术优化训练研究》

  当时也有不少人调侃,为了写论文,他们可算是自己去“跑数据”了。

  徐梦桃的身后

  有北体大团队支持

  在北京冬奥周期内,体能成为了老将们的训练重点,徐梦桃亦不例外。“我们的运动员普遍年龄偏大,运动负荷承受能力随年龄的增加有所下降,所以体能训练在一方面保障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另一方面综合项目特征、技术特点和不同运动员的个体特点及已有运动损伤,设计个性化的训练”空中技巧队体能教练牛雪松如是强调。

  在强化基础体能训练、利用科技手段助力训练的号召下,2021年3月,徐梦桃随队前往北体大二七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在冬运中心与北体大派驻师生团队的协助下,重点围绕体能训练展开调训。

  徐梦桃备战期间的话语里,字字透露着拼劲儿,“我没办法说服自己‘少拿一分就少拿一分’。奔向2022的‘精兵’之路不但让我学会了咬牙,还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一边咬牙、一边挺着’。意志力的坚持会使人一直向前奔跑,战胜一切困难,从而达到最终目标,即使过程中都不知道自己的腿在哪了。”

  老将圆梦永远是体育赛场上最让人为之动容的瞬间。

  徐梦桃整整14个赛季、参加了70个世界杯、16年共4届奥运会,坚守着自己的梦想,从未放弃挑战,终于圆梦北京!在夺冠后,徐梦桃对着镜头说:“我们赢啦,在家门口赢啦!”

  祝福北京冬奥,祝奥运健儿取得佳绩,祝中国奥运选手不断取得佳绩!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8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51期刊论文网

陕西省西安市航天产业基地航天大道288号

【免责声明】:51期刊论文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 电话直呼

    • 19829677139
    • 夏老师 :
  • 学术职称发表咨询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蓝坛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